年产2亿安时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及电池系统可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25-02-26 来源:新闻资讯
本项目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拟建设生产车间、测试及研发中心、综合办公楼等。
锂电池是指以嵌锂化合物为正负极材料的二次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两个电极间往返脱嵌和嵌入。相对于传统铅酸电池和镍铬电池等,锂电池具有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循环寿命长、充放电性能好、使用电压高、无记忆效应、污染较小和安全性高等优势。锂离子电池具有轻巧、电容量大、寿命长等优点,除笔记本电脑、手机、便携电源、摄像机、便携式测量仪器、小型医疗仪器等小型轻量化电子装置及电动玩具、电动剃须刀等日用电器中已被大范围的应用外,锂离子电池还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动工具、电动汽车、储备电源、军用电源等多种新兴领域。
锂离子电池按照锂电池不同的组成成分、形状及其应用,可以从如下几个原则进行分类:电解质形态、正极材料、应用领域、外包装材料和形状。从外包装材料来分,目前锂离子电池主要有方形、圆柱、软包三大类,其中方形和圆柱的外壳主要是采用铝合金、不锈钢等硬壳,而软包的外壳则采用铝塑膜来制造。铝塑膜(ALF)是由铝箔、多种塑料和粘合剂(包括粘接性树脂)组成的复合材料,在软包电池中,单片电池组装后用铝塑膜密封,铝塑膜起保护内容物的作用。从应用领域来看,目前锂离子电池最重要的包含三种:消费电池、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
我国作为锂电池第一大国,有条件并且也需要从战略角度,更好地发展锂电池产业。既要在产业方面持续提高各项性能,围绕全产业链各方面提高制造水平,也要在政策层面有顶层设计、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将锂电池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迈入中国新能源时代。本项目建设年产2亿安时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及电池系统,该项目积极做出响应国家政策战略,有利于推动锂电池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锂电池的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第一步,电极浆料制备,将电极活性材料、粘结剂、溶剂等混合在一起,充分搅拌分散后,形成复浆料。第二步,涂布,将第一步制备的浆料以指定厚度均匀涂布到集流体(铝箔或铜箔等)上,并烘干溶剂。第三步,极片冲切,将上一步制作出来的极片冲切成指定的尺寸形状。第四步,叠片,将正负极片、隔膜装配到一起,完成贴胶后,形成极芯。第五步,组装软包电池,将上一步生产的极芯装入已经冲好的铝塑膜中,并完成顶封、侧封(还要留个口注液),形成未注液的软包电池。第六步,注液,将指定量的电解液注入软包电芯内部。电芯要经过烘烤,并且在低湿度环境下进行注液操作,水分含量不可过多。第七步,电池密封,在真空环境中将电芯内部的气体抽出并完成密封。
总体上要在工艺制造阶段重视如下比例关系:极片面与极片压实密度,负极过剩率,配方工艺,电解液与正负极搭配适用量。锂电池生产的基本工艺中的每一步时间都有区别,正常的情况下,配料和烘烤时间长,少则10小时左右,多的要两天两夜;其他工艺比较快,平均5、6个小时。整个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大概要15天左右。
从锂离子电池行业运作情况来看,2021年,我国锂电池行业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全行业实现持续迅速增加,先进产品供给能力逐步的提升。据工信部数据,2021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324GWh,同比增长106%。2022年1-2月,我国锂电池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出货量超过82GWh。从锂电池产量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1年我国锂电池产量为232.6亿只,同比增长22.4%,2022年1-8月锂电池产量达到58.5亿只,同比增长14.5%。
从锂电池进出口贸易来看,我国是全球重要出口国,出口大于进口。据统计,2021年我国锂电池出口数量为34.3亿只,出口金额达到284.3亿美元。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1-2月,我国锂电出口贸易稳步增长,全国出口总额达到357亿元。此外,自2015年以来,我国锂电池出口均价持续提升。从2015年的4.3美元/个提升至2021年的8.3美元/个。
随着锂电池需求的持续扩大,锂电池龙头通过不断扩产实现规模化以减少相关成本,对生产线工艺、性能、生产效率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倒逼锂电池设备企业对产品工艺、技术进一步革新,使生产线设备良品率和生产效率得到持续提高,释放设备更新迭代潜能。同时,锂电池工艺变革也在加快,随着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提速,锂电池设备种类将进一步丰富,衍生出更大的市场空间。能预见,锂电池头部厂商依托较强的创新能力,未来将引领行业的逐步发展,其设备更新迭代与锂电池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将为与其保持密切合作的设备厂商提供更多订单。
2020年以来,受益于全世界内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以及储能市场的快速兴起,全球锂电池企业产能扩张频繁。一方面国内锂电池企业为国产锂电池设备提供了庞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慢慢的变多的国产锂电池设备企业热情参加国际市场之间的竞争,开拓海外市场,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依据数据显示,2021年头部锂电设备企业巨额订单明显增多,其中仅上市企业公告中标订单便多达44起,合计订单金额达215.83亿元。在巨大的需求拉动下,细致划分领域头部设备企业产能供不应求,业绩增长迅速。预计未来十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将快速地发展,复合增长率超过20%,将带动动力锂电池产业持续高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锂电池需求量约为1,120GWh,到2030年全球锂电池需求量约为3,000GWh。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锂盐产品需求也呈爆发式增长,预计在2025年年需求量将达到160万吨,2030年将达到400万吨,主要是来自于动力电池的需求。
此外,电瓶车以及低速电动车将慢慢的变多地使用锂电池替代传统的铅酸电池;在消费电池应用领域,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无线蓝牙音箱等新兴电子科技类产品的兴起亦将为消费电池带来新的市场;在储能电池应用领域,电网储能、基站备用电源、家庭光储系统、电动汽车光储式充电站等都有着较大的成长空间。在新能源汽车高增长空间以及消费电池和储能电池市场爆发的背景下,锂电池设备产能供不应求。在头部企业产能满载情况下,一批具备较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核心竞争力突出的锂电池生产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高端装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发展,为锂电池设备制造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截至目前,我国先后出台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等重要规划,并以此形成了制造强国战略政策体系。同时,新能源领域的支持政策也在推动锂电池设备行业不断发展,国家相继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政策。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26,200万元,利润30,260万元,投资回收期9.1年(税后,含建设期2年),投资利润率15.13%。
项目建成后,推动了锂电池行业进一步发展,带动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子产品以及光储式充电站等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能源和新兴产业革新。此外,该项目积极响应国家地区政策,这对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此报告为公开部分,需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和仕咨询集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