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辰灵:花钱的六个陷阱学会可提前一年买房
发布时间: 2025-03-31 来源:超深度大范围遥感探测器
产品详细
前言:春节快乐,理财的前提避免掉入乱花钱的陷阱,要能赚会花。假期灵哥旧文第三篇,学会理财投资是2025年最重要的事,抓住中国资产持续重估的好机会。
价格这样的一个东西往往是心理的作用,在超市里面在同一品类的产品中,会放一个很贵的牌子,这是用来做价格锚定的,最终客户就会买了价格适中的,而不是买最便宜的品牌。因为这样会让客户从心理学上感觉自己没吃亏。
在加州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海滩上有两个小摊贩,一个卖CD,一个卖T-shirt,当T-shirt 摊摆个牌子标10美元的时候,他们发现客户平均愿意为每张CD支付7.29美元,但当T-shirt被夸张标价80美元的时候,客户平均愿意为每张CD支付9美元。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其实根本搞不清楚一个商品的价值和实际价值相不相符,在很多可以讨价还价的购物环节中,常常会遇到卖家把价格卖的很高,到你还价的时候,你还一半你就觉得公平了,不好意思了,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你还到一折也能成交。
因为卖家出价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一个锚,你出价的时候不得不参考这个锚。所以才有中国那句老话,只有错买,没有错卖。但如果你不知道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的话,大多数人还是会很高兴的感觉自己占了便宜,带着自己砍完价的商品愉快走人。
这种情况在国外旅游的同学应该深有感悟,而且最搞笑的是,很多人会发现他们带回来的其实都是义乌货。关于旅游方面花钱的陷阱灵哥我下文再做探讨。
1983年4月,英国做货币改革,把1镑的纸币换成1镑硬币,经济学家保罗韦伯利就做了一个实验,让一组人每个钱包里面把1磅纸币和1镑硬币做了标记,实验结果是,1镑钞票在钱包里面停留的时间比较久。也就是从心理学上,研究表明人们认为1镑的硬币是零钱,更不值钱,可以更容易花掉。相反1镑的纸币是一笔重要的钱,仅仅因为是纸币。
但用信用卡的感觉就又不一样了。1999年4月19日,凯尔特人和热火队比赛,麻省理工MBA的教授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拿出2张票,问学生愿意出多少钱买票并写在纸上。一组只能现金支付,一组信用卡支付。结果显示付现金的组平均出价28美元,信用卡支付的组出价高出两倍多60美元。
那么现在就是数字支付的新时代了,连从钱包掏出信用卡,秀一下是白金还是黑卡,然后刷一下的那种花钱仪式感都没有了,现在都是数字。不仅仅是数字,还有花呗。
每次你打开花呗还款的时候,看到最低还款额那么少时,你瞬间消费的情绪就又被刺激起来,原来没花多少钱啊,继续OMG,买他。
同样还是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省50元美元,但是要走45分钟去另外一个商店愿意不愿意。调查下来的结果是,如果商品的价格是100美元,大多数人就愿意,因为能省50%呢。但如果商品的价值是1000美元,很多人就不愿意。1000美元都花了,还在乎50美元吗?
1982年,日本的研究人员发现女性有至少9个心理账户:日常必需品,低端奢侈品,文化教育,个人财富,安全,衣服和化妆品,外出旅行,零用钱和生活水平提高。
比如出去旅行的时候,旅游景点的很多商品更贵,但很多人还是愿意买,因为这个钱出自于“外出游玩”的心理账户,而不是“日常必需品”的心理账户。而外出游玩的心理账户就是出去玩花钱多是正常的,或者出去玩不要亏待自己。
如果我们去超市,一瓶红酒300元,很多人可能觉得贵不会买回家自己喝,但是如果逛完超市和朋友去酒吧,随便喝两杯酒就花掉300元却花的心安理得。这是因为在酒吧的心理账户是高端娱乐,而超市买酒的心理账户是日常食品,日常食品不值得花这么多钱。
也就是说如果你获得了一笔额外的收入,不管是压岁钱,男朋友给你发的红包,父母给你的赠与,还是赌场赚了一笔横财,这个钱应该进哪个账户呢?当然应该是进自己的投资账户。
这肯定不属于工作账户,可能有人会问,能不能单列一个账户呢?不行,因为我在笨人的投资课里面说了,只有两种能持续赚钱的模式,工作赚钱和投资赚钱,工作是拿时间换钱,投资是让时间帮你赚钱,都是有规律可寻努力就能得到回报的,而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能天天发生对吧。
但实际的情况是怎样呢?实际每个人的账户是微信零钱钱包,支付宝余额宝,那么经常你抢红包,男朋友给你的节日赠与都是到你零钱钱包的,那时候你的感觉是什么?哇,横财,花掉。但在你花掉的时候可能完全忘记了,在你另外一个账户上花呗还欠了钱。
但如果你按照灵哥的建议,严格用两个账户把工作收入和投资理财收入分开的话,你就不会犯这个错误,你就时时刻刻对你的资金和消费情况能有掌控,这样你就不会被诱导花钱在不必要的地方。
诺贝尔心理学奖获得者卡内曼也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位女士花了160美元买了两张戏票,到了剧院找不到票。再花160元美元,还是直接回家?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90%人认为她应该回家。
但如果是她带了160美元现金想到现场买票,结果到了以后发现钱不见了,她应该用信用卡再买两张吗?一半人说她应该买。
其实两种情况的本质仍然是一样的,但是第一种情况丢的是票,第二种丢的是钱。在第一种情况下,大家不主张这位女士继续花160元美元看戏,原因是大家的心理是规避损失。损失已发生了,别再让自己再损失了。
人都不自主的有规避损失的心理健康状态,这种状态有时会让你花更多的钱,有时候则能让你省钱。
但有时候规避损失也能帮你真的省钱,比如特别管不住自己花钱的人,如果去把钱存了个定存,或者认购了一个基金,提前赎回的时候他往往会被告知有手续费,比如基金有额外的赎回费,定存提前取可能只能按照活期计利息。这时候规避损失的心理就会发挥作用,要不还是存着吧。
所以对于更有钱,更高净值的人来说,为什么做资产配置一定要配股权买房子?因为有一段时间资金不能动,对自己才是最好的约束。不然钱很容易被败掉。
在股票中,有一种错误的规避损失的心理会让你亏钱,甚至陷入万劫不复,比如你买的价格是10元钱,股票涨到了15元,你觉得你赚了50%。但是当股票跌到12元时,这时候你的心理健康状态不是赚了20%,而是亏了20%。有很多人就会犹豫,为了规避损失,就寄希望股票再涨回去一点再卖,结果股票跌回到10元,这时候他还是犹豫,因为他觉得损失更大,一直到跌破10元。很多人都是在12元不肯卖,反而是跌破10元的时候不得不卖。
很多人都是被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误导了,因为买卖的标准应该是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金额和价值的波动关系,市场不会为了你的损失而涨回去。另外,我们回到第一个陷阱锚定效应时,你会发现,锚定在15元算股票损失是错误的心理,因为15元你还没有卖出没有变成现金,所以盈利压根就没有实现。
我有个朋友,前段时间生了孩子,成为了辣妈,想了解社会化媒体怎么做,成为辣妈网红,她就联系我。
我也很久没见她了,她说请我去她家吃饭,我说好呀,我给你们全家带大闸蟹过去。于是我难得开了车过去,她家地库还不好找,她走出小区好几百米引导我进地库,晚上我和她一边聊天一边烤肉一边和他先生喝酒,一边跟小朋友玩,喝high了,叫了代驾回去。
我对她现在如何做她的辣妈社群给了不少建议,但是她并没有花钱来回馈我,我加入的是她的家宴,但实际体验却比在外面花钱吃饭要好的多,友情反而加深了。
让朋友帮忙尽可能不要用金钱的方式来进行回馈。因为一旦人际关系变成了交易关系,帮朋友的满足感就消失了。朋友相互帮忙有时候不会计较谁帮的忙大,谁帮的忙小。
有些人回馈朋友的方式是简单粗暴找餐厅吃饭,实际上还是金钱回馈,是一种懒惰的表现,餐厅档次低不好,档次高也会让朋友觉得你过于破费,花钱也不一定达到效果。
所以回馈朋友最好是用心而不是花钱,最重要的是管控体验,好的友情都是因为好的体验。但今天很多人花了很多钱,还收获不了好的友情。
首先是很多人拿到高薪之后压力会变得很大,也就是要保住高薪职位付出的努力很难来想象。但有时候压力太大反而容易发挥失常,心态失衡。
人生中压力不能不大,但压力也不能过大。在职场竞争中,高薪岗位很多的激励来自于短期奖励,但短期奖励往往会起到相反的结果。只有激励来自于内心而不是短期的金钱才能真正把事情干好。
高薪的另外一个副作用是只能上不能下,遇到挫折容易陷入聪明人博弈的困境,因为在高薪的圈子,赚钱多少显示出社会地位的高低,衡量自身价值的唯一参考就是你的薪水和奖金的多少。如果你年薪百万,但是你知道当初还不如你的同事现在年薪一百五十万,你就会生气,因为你会觉得你被轻视了。
这种情况在最顶尖的名校毕业生中尤为明显,因为大家是把薪水高低和自己的智商能力去进行挂钩,而不是跟自己实际能给企业社会创造的价值去挂钩。
有一个心理学理论叫经历延伸假说(experience-stretching hypothesis),这个理论是说如果一个人去米其林三星饭店,吃过最顶级的美食,那么他去一个普通餐厅品尝一份金枪鱼三明治的乐趣就没有了。
很多NBA球员,中彩票大奖的有一样的问题,突然有了很多钱,然后拼命花钱,怎么花钱都不满足不快乐。
所以无论是高材生毕业拿了高薪,还是富二代父母大笔赠予,还是比特币赚翻了,都要避免这种陷阱。钱要循序渐进花在美好的事物上,逐渐升级消费档次,而不是一下子就要享受最好的最贵的东西时,你从花钱中得到的快乐会持续的更久。
男人常把花钱和安全感和自由联系起来,女人却更愿意仅仅是为了花钱而花钱。为什么一些男人会赌博?因赌博越来越上瘾的时候,赢钱的快感逐渐减弱,但它能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因为有时候在外部压力很大的时候,赌场反而能把一个人平静下来。
有人可能会问,怎么会?赌场为何会让人平静,赌场不都是奢华喧闹吗?这是因为赌场的博弈纯粹就是筹码,但是很多人在社会上现实的博弈和压力就大的去了。人最怕的不是输,而是不清楚自己到底会不会输,那种真实的生活中的煎熬压力和无助感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很多人要不是通过赌场,要不是通过交易股票进行赌博,因为这里面的博弈足够简单,仅仅是关于钱的博弈,赢了会所嫩模,输了工地搬砖。本质上是这样的,有很多非常聪明的人在赌场博弈,他们可能亏了钱,但他们都觉得至少那一刻他们是平静的。相反他们回到家里面对家人,回到单位面对领导同事和客户,很多人都是想自杀的。
所以在赌场中,聪明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显示的是2个橘子,1个草莓。正常人觉得输了,但是赌徒的心理是差一点就赢了,二个一样几乎就等于三个一样。当他们下注的马跑第二或者第三时,赌徒认为这是他们快赢的信号,而不承认赌输了。
每日互动年后20cm,12月底星球提示为幻方概念股,之后连续提醒。加入灵哥星球,不错过任何热门机会,现在加入可进群!
加入灵哥知识星球,365天每天都有灵哥自己的研究和信息分享。和会员的问答提问,很多标的具体讨论分析!
1 去年有七场直播,提前说了中特估,黄金等机会。提前说了华为新手机供应链的机会,很多会员翻了两三倍。去年直播帮大家抓了2600和2700两个底,预判了美联储降息等。
2. 线下有五次聚会,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福州都有聚,帮大家解惑,并线下会员联络感情,拓展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