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金属探测器,地下金属探测器,3D成像金属探测器,远程遥感金属探测器,leyu乐鱼全站官网

乐鱼网页版登录入口

15年他从“维修小白”变身“技术大咖”

发布时间: 2025-03-16 来源:乐鱼网页版登录入口

  在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京沪分公司东光收费站,有这样一位机电员,他用15年的坚守与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他就是于洋,一位对交通行业充满热爱、对创新有着执着追求的“技术大咖”。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洋的机电维修之路,恰似这句诗所描绘的,历经重重磨砺,方显坚韧本色。2008年9月,怀揣着对交通行业的浓厚兴趣,于洋通过考试选拔,成为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京沪分公司东光收费站的一名机电员。然而,初入职场的他,面对陌生的机电设施,常常一筹莫展,维修设备时一修就是几个小时,甚至需要机电工程师的远程指导才能解决,这不仅影响了机电设施的完好率,也影响了收费车道的正常开启。

  为了尽快提高个人的专业水平,于洋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学习之路。他翻阅大量学习资料,仔细研读,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不影响设备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他选择在晚上车流量小且处于备道状态下的车道上,研究每个设备和部件,向经验比较丰富的机电工程师取经学习。日复一日的学习实践,让于洋的维修技术不断的提高,他还练就了“闻声辨位”的本领,能够在知道故障现象的情况下迅速定位故障点做维修,并根据不同部件的寿命定制维护计划和备品备件申请计划,基本上实现了小故障二十分钟内解决,大故障两个小时内解决。

  辛勤付出终有回报。2018年,于洋代表分公司参加集团公司机电岗位技能比武,在比赛中获得了团体第一名、知识竞赛第二名的好成绩;2023 年,他又代表分公司参加片区机电岗位劳动竞赛,一举拿下知识竞赛和实际操作“双第一”,从一名“维修小白”华丽蜕变为机电专家,正如那经过千锤百炼的石灰,最终在烈火中煅烧出坚韧的品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016年,河北高速集团开展“全面创新 全员创新”活动,于洋敏锐地意识到,创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整个公司发展的重要动力。于是,他第一时间加入创新的队列,牵头成立了“于洋创新工作室”,希望可以为集团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作室成立初期,只有两个人,人员少,思维受限,创新工作难以展开。为了扩大工作室的规模,于洋想尽办法,通过内部会议、培训等多种方式,向大家普及创新的重要性,强调创新能带来的工作便利和乐趣,激发员工对创新的热情和参与度。在集团和分公司的帮助下,创新工作室由成立时的两人团队逐渐发展为15人的团队,如今更是拥有20名成员,成为了一支充满了许多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队伍。这些成员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创新的江海,为工作室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于洋的带领下,“于洋创新工作室”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研发出一个个可行性强、作用明显的创新成果。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研发创新成果30余项,成功申报国家专利9项,创造100余万元经济效益与诸多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中,申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国家外观专利1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项。2023年,于洋参与研发京沪分公司《大流量交通条件下高速公路硬路肩通行方案及管控技术》项目,该成果有效破解道路通行瓶颈,荣获了集团公司“特别贡献奖三等奖”。这些成果如同工作室的基石,稳固而坚实,支撑着创新的大厦不断拔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于洋的创新成果,无一不是从实际在做的工作中察觉缺陷、处理问题的结晶。他研发的《一种高速公路收费监测系统》《一种交通机电用电力检测设备》等创新成果,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其中,“收费车道参数智能更新系统”是于洋研发时间最长的创新项目。由于收费车道黑名单等参数更新不及时,极易造成通行费流失和投诉事件。未解决这一问题,于洋从零开始有效学习编程语言,边学边做,历经近一年时间,终于成功研发出该系统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有很大成效避免了因参数更新不及时导致的问题,如同为收费车道的管理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使其运行更加顺畅。

  “入口称重防作弊系统”也是于洋的得意之作。自2020年全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开始,货车由原来的计重收费方式变更为车型计费,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及保护路产,采用入口称重劝返超限超载车辆上道。然而,很多非法车辆采用非正常称重方式通过称重车道,造成称重数据不准或错误。于洋通过在入口称重车道适宜角度安装监控摄像机,并对车辆补光,可清晰地看到通行车辆的车身下方是否有非法用具,如飞机轮、液压泵。该系统自2023年10月13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以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发现并劝返使用“飞机轮”装置车辆25辆次,液压泵车辆9辆次,有效杜绝了非法车辆上道,避免了道路因车辆超载压坏,减少了交通事故,保障了过往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打击了非法营运者的嚣张气焰,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宛如在高速上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守护着道路的安全与畅通。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于洋的创新精神,恰似精卫填海,虽知前路漫漫,却依然坚守初心,矢志不渝。他带领小组成员,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获取灵感,将创新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他们研发的移动支付设备小改造,解决了因阳光直射导致摄像头没办法识别支付码而造成堵车的问题。通过设计加装遮阳板,支付成功率由原来80%提升至99%,支付识别速度提升一倍,车辆通行速度极大的提升,受到了过往司乘人员的一致好评,社会效益显著。

  在于洋看来,创新并不一定要有高深的理论基础,关键是要有一颗善于察觉缺陷、勇于处理问题的心。他鼓励小组成员大胆尝试,不怕失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一直在改进。正是这种创新精神,让“于洋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在面对困难时,从不退缩,迎难而上,努力寻找处理问题的方法,如同精卫口中衔的微木,虽小却坚,日复一日地投入大海,终有一天会填平那看似无边的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谈及未来,于洋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他将继续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深入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以实际行动推动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他希望将“于洋创新工作室”打造成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创新工作室,吸引更多有兴趣爱好的人加入,产出更多实际应用成果,服务一线工作,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目前,“于洋创新工作室”正在研发的重点部位监测项目,就是于洋对未来创新工作的一次大胆尝试。该项目通过先进的技术方法对高速公路的重点部位进行仔细的检测和识别,利用高精度的传感器、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等,实时采集关键数据,并通过多种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司机,提前告知司机前方的路况信息,避免其进入危险区域。虽然该项目目前还处于持续研发的阶段,但从理论和预期效果来看,若能够成功实施并大范围的应用,将有望显著减少高速公路上因桥梁垮塌、道路突发状况等问题造成的事故发生率,保障广大司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正如那即将扬起的云帆,承载着创新的希望,驶向未来的广阔大海。

  于洋,这位在高速上默默奉献的机电员,用他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行动,为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高效运营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位交通人,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于洋和他的团队将继续以创新为帆,以实干为桨,在创新事业上乘风破浪,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推荐新闻